到底「最健康的食用油」是什麼?市面上的食用油琳瑯滿目,從橄欖油、芝麻油到亞麻仁油,你是否也站在貨架前,對著五花八門的瓶罐感到困惑?
亞洲養生食療專家王明勇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,許多人對油的觀念是錯的。
他提出的核心觀點是:「油是營養,不是調味品」。
我們在選油時,不應該只考慮它是否能讓菜更香,而是應該思考我們「攝取了什麼營養」。
本文由王明勇老師帶路,從專業的「脂肪酸平衡」與「發煙點」兩大關鍵角度,教您看懂並選對真正適合您與家人的健康好油。
到底什麼是「最健康的食用油」?專家破題:沒有最好,只有「最適合」
王明勇老師強調,在營養學上,沒有單一「最好」的油,只有「最適合」你當下需求的油。
判斷「適合」,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:
- 烹飪方式(發煙點): 許多人以為很「健康」的油(如冷壓亞麻仁油),拿去高溫煎炸,反而會立刻變質、氧化,產生有害物質。用錯溫度,再健康的油也會變成壞油。
- 營養平衡(脂肪酸): 現代人外食比例高,常攝取精煉沙拉油、大豆油,導致飲食中 Omega-6 脂肪酸 嚴重過量,這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元兇之一。因此,選油的關鍵在於平衡,主動補充 Omega-3 與 Omega-9。

健康食用油怎麼選?:專家教你掌握 5 大關鍵條件
了解了「油是營養」的理念後,在購買時,請檢核以下 5 個關鍵條件:
條件1:烹飪方式 vs. 發煙點
這是最基本,也最重要的一點。用錯溫度,好油變壞油。
| 食用油名稱 | 冒煙點 | 適合的烹飪法 |
| 葵花油 Sunflower oil | 107 ℃ | 涼拌、水炒 |
|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| 107 ℃ | 涼拌、水炒 |
| 菜籽油 Canola oil | 107 ℃ | 涼拌、水炒 |
| 大豆油 Soybean oil | 160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玉米油 Corn oil | 160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胡桃油 Walnut oil | 160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花生油 Peanut oil | 160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初榨橄欖油 Virgin olive oil | 160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芝麻油 Sesame oil | 177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 |
| 奶油 Butter | 177 ℃ | 水炒、中火炒 |
| 豬油 Lard | 182 ℃ | 水炒、中火炒 |
|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| 216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、煎炸 |
| 杏仁油 Almond oil | 216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、煎炸 |
| 椰子油 Coconut oil | 232 ℃ | 水炒、中火炒、煎炸 |
| 橄欖油 Pure olive oil | 230 ℃ | 水炒、中火炒、煎炸 |
| 苦茶油 Tea oil | 252 ℃ | 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、煎炸 |
| 酪梨油 Avocado oil | 271 ℃ | 水炒、中火、炒煎炸 |
條件2:脂肪酸比例 (Omega 3, 6, 9)
選油,是在平衡您身體的發炎反應。
現代飲食充斥著大豆油、沙拉油等精煉油,導致 Omega-6 攝取過量,容易引起身體慢性發炎。
因此,你應該刻意增加:
- Omega-3(抗發炎): 如亞麻仁油、紫蘇油、印加果油。
- Omega-9(心血管): 如橄欖油、苦茶油。
| 食用油品 |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(%) |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(%) | 飽和脂肪酸 (%) | |
| Omega-3 | Omega-6 | Omega-9 | ||
| 亞麻仁油 | 53 | 16 | 21 | 10 |
| 紫蘇油 | 60 | 12 | 18 | 10 |
| 印加果油 | 46 | 38 | 13 | 3 |
| 大豆油 | 7 | 54 | 24 | 15 |
| 葵花油 | 1 | 68 | 19 | 12 |
| 花生油 | 0 | 36 | 48 | 16 |
| 玉米油 | 1 | 58 | 28 | 13 |
| 芝麻油 | 1 | 40 | 43 | 16 |
| 玄米油 | 1 | 36 | 43 | 20 |
| 葡萄籽油 | 1 | 72 | 15 | 12 |
| 橄欖油 | 1 | 11 | 72 | 16 |
| 苦茶油 | 1 | 7 | 82 | 10 |
| 葡萄籽油 | 1 | 72 | 15 | 12 |
| 椰子油 | 0 | 2 | 6 | 92 |
| 豬油 | 0 | 39 | 16 | 45 |
條件3:保健需求,你的健康目標
你買油的「目的」是什麼?
- 想平衡外食發炎: 優先選擇富含 Omega-3 的油品(亞麻仁油、紫蘇油)。
- 男性攝護腺保養: 選擇南瓜子油。
- 心血管健康: 選擇富含 Omega-9 的油品(橄欖油)。
條件4:製程方式,首選冷壓初榨
製程決定營養。唯一建議,選擇「冷壓初榨」 (Cold-Pressed)。
- 冷壓初榨: 保留種子與堅果的「全營養」及原始風味,是攝取營養的首選。
- 精煉油: 經高溫或化學溶劑處理,營養素大多流失,僅適合作為烹飪介質。

條件5:原料與認證 (有機 / HACCP / ISO)
最後,檢查瓶身的標示。
- 有機認證: 確保原料(種子、果實)在種植過程中無農藥、無化肥,來源純淨。
- 工廠認證: 具備 HACCP、ISO 國際認證,代表榨油的「加工過程」與「包裝出品」是安全、衛生、有保障的。
專家監製:5款「健康食用油」推薦 (依保健需求選擇)
基於上述 5 大條件,若你想攝取「全營養」的好油,以下 6 款由王明勇老師親自監製的「冷壓初榨」系列,是絕佳的選擇。

健康食用油推薦1:【素食的魚油】冷壓初榨亞麻仁籽油
- 主要功效: 富含高達 50-60% 的 Omega-3 脂肪酸(ALA)。Omega-3 是強力抗發炎的營養素,有助於平衡體內失衡的脂肪酸,是素食者補充 Omega-3 的首選。
- 推薦用法: 發煙點極低,嚴禁加熱!最適合直接飲用(約 10-15ml)、淋在沙拉上,或拌入優格、豆漿中食用。

健康食用油推薦2:【陸地魚油】冷壓初榨紫蘇油
- 主要功效: Omega-3 含量極高,可達 60% 以上,是植物界中 Omega-3 比例最高的油品之一。對於現代外食族平衡失衡的脂肪酸非常有幫助。
- 推薦用法: 可以小火炒或加熱,但不適合火烤或油炸。適合涼拌、低溫水炒,或直接淋在煮好的菜餚上增添風味。

健康食用油推薦3:【長壽均衡油】冷壓初榨印加果油
- 主要功效: 營養價值極高,其 Omega-3 與 Omega-6 的比例接近 1:1,非常符合人體需求的「黃金比例」。同時富含維生素E,有助於抗氧化。
- 推薦用法: 發煙點中等,適合涼拌、沾麵包,或中低溫拌炒。口感清爽不油膩,接受度極高。

健康食用油推薦4:【男人保健油】冷壓初榨南瓜子油
- 主要功效: 對男性保養極佳。富含鋅、植物固醇與木酚素,對於泌尿道健康、攝護腺保健有顯著益處。
- 推薦用法: 適合涼拌、低溫烹飪,或直接淋在湯品、麵食中。

健康食用油推薦5:【香濃營養補給】冷壓初榨芝麻油
- 主要功效: 富含維生素E、木酚素(芝麻素)等強效抗氧化物。其獨特的濃郁香氣,是食補(如麻油料理)或日常調香的聖品。
- 推薦用法: 王老師監製的冷壓芝麻油香氣超級香濃,適合中溫蒸煮、涼拌調香,或在料理起鍋前淋上。
健康食用油推薦6:【黃金比例】自然法則均衡油 (隨身包)
- 主要功效: 專為「均衡」而設計的調和油,嚴選「冷壓黃金亞麻仁籽油」(富含Omega-3)與「特級初榨冷壓橄欖油」(富含Omega-9),調配出營養師推薦的 Omega 3:6:9 黃金比例。
- 獨特之處: 採用小包裝設計,能輕鬆攜帶、不易氧化,確保每一口都新鮮。每天一小包,讓好油隨時隨地守護你的健康。
- 推薦用法: 直接加入沙拉、湯品、甜點、拌入飲品中或直接撕開飲用,讓健康 × 美味一次到位。

重新定義你的用油觀念,從「調味品」走向「營養品」
「最健康的食用油」不是貨架上的某一個瓶子,而是一種「為家人選擇營養」的觀念。
請記住王明勇老師的理念:油是營養,不是調味品。
從今天起,別再一瓶油用到底了。審視您的烹飪習慣與健康需求,為家中廚房準備 2-3 款分別用於高溫、低溫與營養補充的健康好油,才能真正為自己和家人補充「全營養」。
最健康的食用油常見問題FAQs
Q1:到底哪一種食用油是「最健康」的?
A1: 沒有絕對「最好」的油,只有「最適合」的油。這取決於您的烹飪溫度和健康需求。高溫炒菜應選高發煙點的油(如玄米油);若想補充 Omega-3 抗發炎,則應選擇冷壓亞麻仁油(且只能涼拌)。
Q2:橄欖油是公認最健康的食用油嗎?
A2: 橄欖油因富含 Omega-9 確實有益心血管,是地中海飲食的健康基石。但它並非 Omega-3 的最佳來源,且特級初榨橄欖油也不適合高溫油炸。
Q3:低發煙點的食用用(例如亞麻仁油)可以拿來高溫炒菜嗎?
A3: 不可以!像亞麻仁油、紫蘇油這類富含 Omega-3 的「健康」油,發煙點極低,高溫會使其立刻變質、產生有害物質。它們「健康」的前提是「限於涼拌或直飲」。
Q4:判斷「健康食用油」的標準到底是什麼?是看 Omega-3 含量還是發煙點?
A4: 兩者都是關鍵!「發煙點」決定您的烹飪方式,「脂肪酸比例」決定您的營養攝取。最健康的做法,是再加上你的保健需求。家中至少有2-3兩瓶油,一瓶耐高溫(如玄米油)用於烹飪,一瓶富含 Omega-3(如亞麻仁油)用於涼拌,再一瓶Omega黃金比例的印加果油作日常保健。
» 更多推薦:
2025最新電動沙發推薦|挑選電動沙發不踩雷的10大攻略
上班族必收!台北延吉街美食地圖:名單 Top5 從正餐到甜點下午茶全攻略
